不知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烤肉用黑嚕嚕的〝火炭〞(台語)感到興趣??!!
造訪傳統產業總是讓麗莎特別興奮!!!尤其是一些逐漸消失的老行業
〝磚情遊〞行程除了多數人較為熟悉的三和瓦窯,我們還參觀了木炭窯廠和瓷器藝術中心
高雄大樹不僅出產好吃水果,這裡還有一項特殊產業~木炭窯廠
曾是全台灣木炭窯數量最多的集中地,是早期供應人們燃料的主要來源
曾幾何時木炭業走向式微命運,現在大樹區就只剩下唯二兩家木炭窯還在辛苦經營
人尚未靠近,遠遠地就被風吹來的白煙薰得睜不開眼睛
相鄰的兩家木炭窯不斷地冒出陣陣濃煙
其實麗莎幾年前曾到過其中一家參觀,而這次則換成隔壁的〝梁〞木炭窯
兩間窯廠外觀設備大同小異,規模好像也差不多
本地的木炭窯底座是用大塊土角磚堆砌成的,所以也稱為土窯
梁木炭窯入口處旁邊有座廢棄舊窯可清楚看到窯內部構造
其他還在服役中的土窯除了多了圓蓋頂大概就長這樣
窯廠四周堆了滿坑滿谷的樹枝,解說人員幫大家做了許多介紹
將砍伐下來的樹削去枝葉莖幹,再以密集排列方式豎立於窯內
出炭口需以磚塊或石頭和著溼泥土混合封住,之後加溫口添柴燒窯,日以繼夜不停的燃燒
約經過5至10天的「陽火」加溫,溫度約350度~1000度,視情況來停止燒窯
然後封閉燒柴口和頂部的排煙孔,讓「陰火」(熱氣)將樹幹悶至少一、二十天以上
最終的木材就成了木炭,一般製作過程大概如此
通常我們在市面所見到木炭均為〝黑炭〞
若再經過1000度以上高溫處理可變成〝白炭〞,日本人稱為備長炭
台灣的木炭中以相思樹木炭品質最佳,其優點是燃燒時不會出油,冒出來的煙不會刺激眼睛
其次則為龍眼、荔枝,還有黃荊(←我好像不認識這種樹耶XD)
大樹一帶是荔枝主要產區,因此木炭窯多半以荔枝樹及龍眼樹枝條為材料
這些枝幹長度大概有90~120公分左右,是荔枝採收完畢後所鋸下來的
此次參訪時間恰巧接近中秋節烤肉旺季,本以為可以看到大量出窯的成品
可惜人家廠方早已裝箱出貨,我們錯過觀看出窯的最佳時機>///<
這是出炭口,上方的鐵皮是防土窯淋雨倒塌用
比較小的洞為添加木材的增溫口(投柴口)
解說人員說木材就緒後,出窯口即以溼泥土混合封住只留排煙管
工人們會以冒白煙或藍煙來判別封窯時機
不過麗莎愚昧,怎麼看都沒有差別,這煙不都是白色的嗎? (來人啊, )
已封口的土窯,用手觸摸溫溫的
窯區一偶
進入其中一座〝剛生產完〞的窯,雖然溫度已不高,但異常悶熱
空氣中瀰漫著不流通的怪氣息讓人感到不舒服
可見在此工作的人員必需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真是辛苦啊~
接下來的參觀點為「1300白瓷藝術中心」
麗莎還蠻常來舊鐵橋附近晃,可也是第一次聽到當地有間藝術中心
1300離三和瓦窯與舊鐵橋濕地很近,就在台21線旁的小巷內
其外觀為一般普通住宅,不仔細看你可能走過都還沒發覺
取名「1300」是因1300度C是瓷器最完美熟成的溫度,代表白瓷溫潤清透的質地
1300藝術中心是台灣在地陶瓷藝文化邁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藝術總監沈亨榮先生,他也是「旗津窯」的創辦人,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讓台灣瓷藝躍上國際舞台
一般人對白瓷印象是典雅又矜貴,老實說裡面隨便一件藝術品可能都得等我中了樂透後才買的起
參觀時不僅麗莎非常地淑女,其他人也同樣戰戰兢兢,深怕不小心背包或帽子去碰到可就慘了
還有這藝術中心內不能拍照,想入內參觀得需事先預約
寫到這裡我想不少人可能早已失去興趣
但是通過藝術中心人員的解說和親眼所見,真心覺得上了一堂珍貴的藝術欣賞課
咱們台灣在地瓷器藝術完全不輸給外國人喔
1300白瓷藝術中心
(總公司)高雄市大樹區竹寮里竹寮路209號
Tel +886-7-6515688 Fax +886-7-6517601
以上是「大樹磚情遊」的所有遊記,寫~完~了,喔耶!!!灑花~
順便展示一下活動當日拿到的伴手禮~三和瓦窯製作的〝磚心吊飾〞
還有這個很喜歡捨不得用的〝龍目井磚雕杯墊〞
《麗莎其他關於大樹的文章》
大樹鄉風情 三和瓦窯 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
傷心。舊鐵橋濕地 再訪高屏溪舊鐵橋濕地
大樹龍目社區、紅豆有機咖啡莊園 【大樹磚情遊】百年歷史。三和瓦窯
【大樹磚情遊】粱木炭窯、1300藝術中心 高屏溪舊鐵橋天空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