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實很奇怪,常常嚮往遠方的旅行,對異國街道可能十分熟悉
鄰近生活週遭的區域卻容易忽視,鳳山對我而言就是如此
距離一點也不遠,但所有的印象卻只停留在小時候
記憶中,那裡是小姑姑的家、城牆(砲台)多、還有軍人也很多
之前在地方文化館順手拿了旅遊地圖,一直囔囔著要來鳳山市區走走
從三個月前說到過完農曆年後,好不容易終於付出行動
emma還熱心地幫忙規劃路線,本想向文化館借台免費的腳踏車
因為深知自己容易迷路的本事,怕騎到雙腳抽筋,最後還是乖乖騎摩托車前往
早春的氣候不太穩定,還好假日天空相當晴朗
從金獅湖往鳥松方向出發,高架橋上的雲朵看起來就像極為可口的棉花糖
進入市區後,發現路不大卻很熱鬧,商店多且密集,看來鳳山人喜歡開店做生意XD
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鳳山城,和左營同樣保留不少城牆遺跡,是遊客必訪景點
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為了軍事考量,在城門上架設六座砲台防禦
位於曹公廟正後方的平成砲台,是現存的三座砲台之一
周圍的護城河景觀和紅磚道有點新,應該是剛整修完不久
經過百年歲月洗禮,砲台只剩咾咕石與石灰疊砌的方牆,構造看起來相當堅固
正面嵌有花崗石所刻之橫額「平成」二字
我悄悄地爬上高台,雖然只剩空蕩蕩的牆面,喜歡感受這些過往痕跡
當年有多少官兵在此駐守,為捍衛家園而付出生命(哈哈~古早人又上身XD)
位在附近的鳳儀書院,聽說是目前全台保存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清朝書院
可惜整修好久尚未完工,無緣一睹昔日風采
這座雄偉優美的建築是2001年重建後的鳳山基督長老教會
獨特的尖塔屋頂和古典氣息,吸引很多新人前來拍婚紗
【鳳山基督長老教會】高雄縣鳳山市中正路172號
去年在網友家看到後留下深刻印象,這次來鳳山當然也要順道拍個照
不過離開鳳儀書院後居然找不到中正路,騎過頭在經武路繞了好大一圈
不瞞大家,其實我隨身帶著地圖,遇到紅綠燈時就會拿出來瞄一下
只差沒將地圖直接貼在摩托車儀表上而已(我不敢這麼做,因為覺得很丟臉> <)
有了詳細地圖還會迷路,我實在很佩服自己@_@
從角落拍教會一景,彷彿身處歐洲城堡之中
這天沒有任何活動,教堂更顯神聖幽靜,當然也就沒機會入內參觀
之後找到本地人俗稱「媽祖廟」或「大廟」的雙慈亭
為鳳山歷史最久遠的寺廟,比二級古蹟鳳山龍山寺還要久遠,香火十分鼎盛
發現前殿和台南的興濟宮一樣,有放置大人和小兒的藥籤
自從得知尊敬神明最好不要直接拍照後,現在入寺廟都會更加謹慎
在後方看到一道光線透射進來,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了又拍
接著去吃了鳳邑麵線,然後騎車直奔澄瀾砲台
澄瀾砲台在鳳山國小操場左方角落,呈不規則的八角形
這座砲台也是剛修建不久,長長的綠蔭圍繞著護城河,看起來很有fu
砲台殘存的城牆只剩下不到2公尺長,上面有好幾個供長槍射擊的「銃孔」
通往高台的階梯角度過於傾斜,我還差點滑了下來
清朝時建造的東便門,成為鳳山碩果僅存的古城門,現今仍是居民騎車往來頻繁的便道
舊建築漸漸隱沒在快速發展的都市裡,後方的高樓住宅與古城門顯得迥然不同
雖然這也是整修後的模樣,但能夠新舊並存,是人們相傳最珍貴的記憶
看不出這是啥???
穿過東便門,腳底下的流水是古稱東門溪的鳳山溪
東福橋跨越東門溪,當年是前往鳳山縣城內商業中心和通往屏東的必經之地
原本的船形橋墩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
但是2001年被潭美颱風沖毀,現在所見橋樑是重新設計,少了些許古意
被淹沒河中的舊橋墩則被吊起,放在附近小廣場供人憑弔
很難想像這麼厚實的咾咕石橋面,還是抵擋不了洪水無情的侵襲
昔日知名的打鐵街就在城門前方,只有30公尺長的巷道,比想像中還要短
曾經生意興隆的熱鬧光景已不復見,目前僅剩幾家店面
走在其中,不時傳來鏘鏘鏗鏗的敲打聲
越來越少見的刀鋤、農具,擺在門前等待客人光臨
許多人感慨打鐵街的沒落與蕭條,我卻覺這些店家很了不起
從老闆娘們親切的招呼聲,感受到老店在時代變遷中努力求生存
只要有人需要的一天,相信這條打鐵街就不會消失
逛完後打道回府,途中有經過第三座城牆「訓風砲台」,居然被鬼遮眼沒發現
啊~~啊~~啊~~~~人家明明就沒有近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