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內門地勢崎嶇陡峭,加上特殊的鹽滷惡地,讓這小小地方始終帶著強悍性格
總人口數不到兩萬人,卻是全台陣頭分布密度最高的鄉鎮
內門早年因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先民常遭土匪搶劫
各村落為抵禦外侮,農閒之餘,自組保衛隊,並設館習武,演習各種武藝
演變至今,更將陣頭藝術發揚光大,成為台灣重要的藝陣之鄉
.........................
2010年宋江陣系列活動,除了欣賞大專院校的創意陣頭比賽之外
麗莎也參加了「羅漢門文化協會」義工們所導覽的文史行程(後面有空再寫)
為了更認識陣頭文化,自己還租了腳踏車在內門到處亂逛
從旗山市區進入內門鄉的道路,沿途種植了大片刺竹,早期是內門農村家庭的經濟來源之一
這竹林搖曳,有著風火山林、臥虎藏龍的fu,增添了不少俠義色彩
因此內門有許多歷史傳說與記錄
台灣第一文武陣頭、台灣最多的總鋪師
台灣第一位皇帝、台灣第一的火鶴花
百年來地方的文武陣頭以各宗教寺廟為中心
居民對信仰相當虔誠,如遇無法解決的事就以「搏杯」來平息紛爭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前方不遠的路口,新矗立了兩尊高大威武的宋江陣銅像
據說原本雕像手上的雙斧是朝向入鄉的往來車輛,鄉民覺得如此對外客不敬
經搏杯結果,雕像硬是改變了方向
地方人士深怕陣頭文化失傳,傳承藝陣的訓練也特別用心
境內的「內門國中」設有宋江陣社團,常常代表參加展演,連校門也以陣頭圖案做裝飾
還有「內門國小」更是高雄縣第一個成立宋江陣的小學,宋江陣成了社團課程活動
許多學生與家長一同練陣式,老老少少都有很好的功夫基礎
這幾張竹藤宋江陣畫,便是在內門國小校牆外拍的
我蹲在路邊拍照,巧遇推著娃娃車的阿嬤
她說舊的圖案因風吹雨打損壞,這些是不久前重新畫上去的
巧妙結合刺竹與宋江陣,小而美的社區美學,展現精彩的在地活力
這面牆在「觀亭國小」,獨輪車和宋江陣是學生們最常參與的活動
內門信仰中心之一「南海紫竹寺」,也有近世紀歷史
有宋江陣、大旗陣、龍陣與跳鼓陣等各種文武陣頭,推廣民俗文化不遺餘力
寺廟周圍新建了不少陣頭景觀
處處妝點了宋江人偶,豐富的表情姿勢,讓人更覺親切
吼~~喝~~~
「頭旗」對上「三股叉」
「籐牌」和「短刀」對抗「雙刀」陣式,通常使用在短兵相接的時候
我殺~~~
呵呵~這個宋江人偶留著平頭造型,頗有江湖味呢
南海紫竹寺在廟埕前活動中心也設了一間兵器展示館
雖然沒什麼裝潢,但對各種兵器的介紹簡單易懂,可供遊客觀賞與觸摸
由左至右分別是:三股叉、雨傘、大刀
鼓
雙斧
兵器館外牆上的白鶴陣圖案
這是傳統的宋江陣陣型
每年的觀音、媽祖誕辰時,便是宋江陣開館酬神之際
內門遊子紛紛返鄉練陣,組成各種文武陣頭,輪番在廟前演出
陣頭在祭典之前即開始動員籌組,並用塑膠帆布搭建了簡單的寮館
恭請陣頭神進駐,保佑陣員演練平安,稱為「入館」
照片中為南海紫竹寺的龍陣
不同的陣頭會迎請不同的神明,紅紙上面寫的就是各家所供奉的神位
等到祭典結束,有舉行入館儀式的陣頭,在休息數日之後,會選黃道吉日舉行「謝館」
將器具整理妥藏,拆除寮館,人員也暫時解散,要再重組必須等下一次的祭典
位在鴨母寮的「興安宮」也設有龍陣
祭典期間都會將兵器和陣頭放置在簡易寮館中
香案擺設大同小異,祭典期結束後會全部拆除,所以平常是看不到的
這些陣頭因習俗信仰的需求而存在,當祭典結束之後,陣頭也就解散
但有些陣頭操演不僅演給神明看,也常常到各地做訪問演出
這麼一來寮館就無法拆除,所以這類的寮館構造較為堅固
內門歷史最悠久的紫竹寺後方,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宋江館
裡頭有各式兵器和香案
其中供奉的神明「田都元帥」為宋江陣、白鶴陣的陣頭神
因經常性的表演活動,讓這個寮館成了永久館,就是俗稱的〝不謝館〞
本地另一間著名廟宇「順賢宮」所屬宋江陣,因應現代化潮流,也屬長期開館的性質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在內門不能不知的藝陣文化,等你慢慢品味與欣賞
《麗莎其他關於內門的文章》
2009內門創意宋江陣頭大賽 內門‧鐵馬逍遙遊 內門‧文武陣頭匯演
2010高雄內門宋江陣 藝陣之鄉★內門 跟著達人遊內門
2011高雄內門宋江陣 內門‧好吃的老盧外省麵
2012高雄內門宋江陣 內門觀音佛祖遶境★隨行初體驗
2013【深根食遊小旅行】內門‧內豐社區
2013【深根食遊小旅行】內門‧南海宋江陣&真美花園火鶴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