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吃喝玩樂,相信大家花不少時間上網做功課
麗莎也一樣,特別是我,想在國內玩就得比別人更勤勞
喜歡探索在地人文但缺交通工具,這時候參加地方文化之旅便是不錯的選擇
此類活動通常費用不高(或免費),有專人導覽,有些甚至有吃擱有抓,因此多半很快就額滿
這兩三年來參與過不少南部縣市公部門舉辦的文化旅遊行程
個人覺得大台南辦得很不錯,活動多元且豐富,每回都讓人感到不虛此行
此為「Eye臺南文化生活圈活動」其中之「西拉雅部落巡禮」
行程主要是了解與體驗左鎮、新化地區的平埔文化
雖然今年三月中旬和七月初自己才分別去過這兩個地方,我仍有興趣再走一趟
活動集合所在~「左鎮菜寮化石館」
相較於上次〝搵豆油式〞的參觀,這次聽義工解說我可認真了,只差沒做筆記而已XD
當天行程由左鎮人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茅明旭老師帶領
茅老師為平埔裔,在他幽默風趣的介紹下,概略認識了西拉雅族許多生活面貌
我們拜訪了「顯赫太祖公廨」
因漢化深,供桌上祭拜〝番太祖〞用的是香煙
還有「口社寮阿立祖壇」
雖然我上次都走訪過(舊文),但是有在地人解說就是不一樣
這裡的歐V阿(小黑蚊)超多,還好隨車人員有幫學員準備防蚊用品
位在左鎮檳榔腳部落的阿立祖公廨,佔地約十來坪,採高挑建築
不僅外觀和一般平埔族公廨不同,還有個非常漢化的名稱叫「篤加龍鳳廟」
因為這間公廨是漢人地主出捐資改建,廟名則是〝阿立祖〞所指示
我發現此廟門左右兩側題字與佳里北頭洋的「立長宮」楹聯很類似
原是「一口檳榔祭阿立祖,千壺醇酒念先住民」,龍鳳廟則多了「賜平安」與「得和樂」等題字
公廨內的擺設與漢廟差不多
唯門前小祭台上有檳榔與祀壺
以及角落掛著豬頭殼能分辨出〝埔〞〝漢〞不同之處
左鎮公廨巡禮後,一行人驅車前往新化口埤社區
「口埤」地名因本地原有許多大池塘,「埤」即「大水塘」之意
其位置在虎頭埤東南邊,境內有座新化林場(國家植物園)
這裡的居民多為平埔後裔,是一個典型的西拉雅族山村聚落
有趣的是,這兒地名叫「口埤」,當地小學卻叫「口碑國小」,不同字,也讓許多外人搞不清楚
紅色建築為「新化口埤教會」,也是我們的行程之一
教堂造型典雅,初建於西元1953年,屬基督長老教會,於1956年重建至今
迎接學員的是一群熱情好客的教友
大夥正忙著做紅龜粿準備招待我們,實在揪甘心ㄟ
教會環境清幽,內部簡單雅致
充滿濃濃西拉雅風的〝竹製聖餐桌〞與〝十字架〞為本地名物
口埤教會不但是當地西拉雅族人的精神信仰中心,也是延續、發展部落文化的基地
相隔不遠的口碑國小因人口外流,一度面臨廢校問題
雖然今年學生人數只有30名,大家依然極力保留,就是擔心文化失傳
教堂外廣場綠草如茵,為「Vurel月光舞台」
在西拉雅語中「Vurel」意指月亮,也是母親的象徵
以前的平埔族人為防禦,有搭建望高樓的傳統,代表守望、保護之意
我在甲仙的小林五里埔重建區也曾見過類似高台
這座約三層樓高的「望高樓」即為西拉雅部落入口意象
喜歡這兒的緩慢氣息!!!如有機會到台南新化,真的可以來口埤走走
小山村迷人之處是繁華都市所缺少的自然純樸
舞台旁多幅壁畫呈現部落點滴,從中可看出〝竹〞為當地重要產物
不僅是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更與西拉雅族人生活密不可分
用它來蓋房子、編器皿、作玩具,也用竹筍當食物
因此,學員們對教會與西拉雅文化山城社區合作社推廣的竹筍加工產品相當捧場
袋裝紅油醃漬筍,有脆、嫩兩種,每包400公克重,特價50元
麗莎我當然不會錯過如此道地的好滋味
回家隔天便立刻拆來吃
香脆筍~口感脆、甜甘不死鹹,很開胃,配稀飯可以多吃好幾碗
老媽是那種超愛吃竹筍的人,她也說讚,真後悔沒多帶幾包回家>///<
另一款香嫩筍比較軟嫩,味道也不錯
醃漬筍吃得開心,但包裝袋背面的幾行字讓我頗有感觸
有一群人試著找回遺失的身分,無奈過程艱辛、道路難行
但他們沒有放棄,努力地要讓世人知道,他們有個美麗的名字叫西拉雅
加油~Siraya
相關文章:
西拉雅部落巡禮★左鎮篤加龍鳳廟、新化口埤教會
西拉雅拉雅部落巡禮★新化綠谷西拉雅
西拉雅部落巡禮★左鎮山豹部落(澄山社區、澄山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