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方上所舉辦的文化慶典,只要時間允許我多半樂於參加
在別人看來也許內容設計不具吸引力,多半走馬看花、不然就是一堆吃吃喝喝
這是事實,不過當中也有不錯的人文導覽,還有免費巴士載著大家輕鬆玩
既輕鬆又能增廣見聞,很適合像我這種不識路的人
2010年梓官鄉烏魚文化節活動現場
這回主要是衝著「援中港濕地」而來,身為高雄人,一直久聞其名卻不得其門而入
烏魚文化節活動中有安排生態導覽之旅,讓民眾遨遊濕地、觀賞紅樹林
因集合時間未到,自己先行來到附近的烏魚文化館
館前空地插滿寫著〝烏魚旗〞的旗子
原來台灣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對於補魚區域、數量、時間都有所管制
需事先獲得正當的執照和准許才能補捉烏魚
到了鄭成功時代無管制,但捕烏漁民要先向官府登記繳納漁稅
領取〝烏魚旗〞後寫上船隻名稱,蓋上官印方能捕撈烏魚,這是烏魚旗的由來
(資料來源:高雄市梓官區公所)
位於蚵仔寮通港路的烏魚文化館,屬地方文化館性質,週一至週五開放民眾參觀
館址:高雄市梓官區通港路23號
館內設施非常簡單,不到5分鐘就逛完了
除了烏魚相關圖表、還有在地風情照片、烏魚雕塑等等,可以讓學童了解蚵仔寮的漁村文化
雖然館藏物品不多,不過這些展示泥偶實在超可愛
勤奮的大嬸因魚獲豐收而眉開眼笑
栩栩如生的迷你烏魚子模型
門聯上貼著『吉日入寮天賜福 良時出海水生財』,這是縮小版的「藏仔寮」
小朋友忙著蓋記念章
陽光灑落窗邊,藍白相印,有淡淡的海洋味
角落的父女,將心願繫上漁網
噗~美夢成真,我也好想中頭彩
中午時分,導覽車載著我們一群人來到濕地的西區入口處
目前援中港濕地公園僅於週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開放,團體需電話預約
志工先跟大家解說園區概況
援中港濕地以前是大片漁塭地,這些魚塭是百姓們向海軍所承租
後來陸續徵收補償後,部分土地歸軍方所有
市府則取得部分作為公共設施與道路用地,其中近30公頃規劃為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分為東、西兩區,環境類型以養殖漁塭與潮溝的紅樹林為主
紅樹林多數為海茄苳
泥巴表面佈滿海茄苳氣根,一整個很壯觀
這些氣根兼具支柱與呼吸的功能
本以為可一睹〝彈塗魚〞的真面目,可是天氣太熱,螃蟹大軍和魚全躲了起來
雀榕枝幹上長滿一棵棵紅色果實,這可是鳥兒們的最愛
到處可見旺盛的生命力
有些植物葉子上佈滿白線紋路,這不是天生的,其實它們都生病了
好大的蚱蜢,更正,應該是螳螂!!!你瞧,還轉頭瞪我耶
觀景台
前方黑圍籬是軍方所設,也就是高雄發生919水災時,被當地民眾認為淹水的罪魁禍首
濕地的野生族群~苦楝樹
水筆仔胎生苗
這畫面像似來到一座祕密森林
寶典溪畔有不少釣客
因寶典溪曾受工業廢水污染,志工建議這附近的魚最好不要吃
密密麻麻的蘆葦??芒草??
宛如一把雞毛撢子
感謝導覽人員的詳細解說,他們是一群熱心且默默為濕地付出的人
有興趣想來濕地參觀的朋友,請注意開放時間以免向隅!!
◎可參考網站上的公告:高雄市援中港濕地部落格 高雄市援中港濕地公園
(地圖來源:高雄市援中港濕地公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