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北竹田路線後,繼續往南而行
雙腿因缺乏運動而開始有些力不從心,原本輕快的騎車節奏頓時緩慢下來
竹田鄉的村莊道路狹窄,沒有後面來車的壓力下,悠哉地在小路中穿梭,享受橫行霸道的快感
到處可見庄頭伯公與福德祠(客家土地公廟),麗莎經過時也入境隨俗停下車來雙手祭拜
轉個彎沿著龍頸溪畔,在附近找到一座敬字亭與被人遺忘的達達港
這裡屬於糶糴村,為客家先民在竹田鄉建立的第一個聚落
糶(ㄊ一ㄠˋ)是賣出穀物的意思,糴(ㄉ一ˊ)是買入穀類的意思,早期是南台灣的米倉
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唐山,在糶糴村所設立的河口港就是達達港
現今的舊遺址經第七河川局興建成為平湖水閘門,做為農田灌溉用水
岸邊的老榕樹下,綠蔭茂盛盤根交錯,陣陣微風吹來好舒服
六角式涼亭內供奉著土地公,正是「達達庄粮埤福德正神」
客家土地公和一般土地公最大不同就是沒有神像,而是以簡單的石碑代替
這個石碑年代久遠,聽說從未移動過,上頭的刻字「達達庄」可能就是糶糴村名沿襲而來
以前對於客家風俗不太明瞭,總以為這類建物是墓園而感到害怕
在認識與了解後,也能對此傳統信仰更加尊重
繼續來到竹南社區
兩旁的圍牆彩繪很有趣,年輕畫風和後頭的紅瓦豬舍迥然不同的味道
另一邊就是比較八股的精神標語
發現這個簡易的金爐,不同於一般華麗外形沒有任何裝飾,樸實到令我印象深刻
此時體力透支,身上的飲用水早已喝完,找到7-11休息買飲料,呵~這時候有7-11真好
抬頭望見斜對面診所門牆上的神獸,是劍獅嗎???可是沒看到劍耶!
全身綠底白圓點,胸前放有小酒杯,我只能拍到這個角度,看看有沒有人認識這東西
繼續前往二崙村,二崙老街上仍有許多老房子
這裡的開庄伯公很特別,是供奉在民宅裡,如果不是上頭匾額寫著福德正神,根本無法沒發現
街角的石敢當,還特地加蓋了小屋遮風擋雨
從字跡上來看,這座泰山石敢當應該還很新
這一路上盡拍些有的沒的,看到老房子更是拍個不停
覺得老屋這樣的顏色搭配好搶眼,原來是家碾米廠,可惜大門深鎖
寧靜的街景讓我有來到日本的錯覺
這是位於美崙村的德修禪寺,供奉觀音菩薩,是竹田的佛教勝地
寺內景緻優雅莊嚴
大殿建築壯觀宏偉是罕見的古城堡型式,還設有圖書館、國際演講廳和學生宿舍
殿外四大天王威武的巨石雕像,得仰頭觀看十分壯觀
最後一處拜訪地點是美崙老街
自通明宮至裕盛商店一帶曾經是繁華的商店街,後因工業社會人口外移而逐漸沒落
不過由於此地是傳統客家聚落,仍保存數座完整古厝,這間紅色建築是邱家古宅(永記棧)
慶源商店
裕盛商店
這邊的居民多數姓邱
眼前老舊又剝落的門牆,在從前可是不折不扣的豪宅店面呢
一口水井上的汲水器
津田式汲水器看起似乎缺少了把手
最後在這條路線總共找到2座敬字亭和2座文筆亭,圓滿成功!!!
這趟竹田行,所見村落大多仍保有傳統的客家味道
雖然只是以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仍然覺得很滿足
貼近鄉間小道,樸實的建築、老樹與伯公永遠在街角守護著居民
騎回竹田驛站的路上,望著婦人收攤返家的背影,連忙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喜歡這樣平凡美好的畫面~~願勤奮的人們都富有
等火車的空檔,在「池上一郎文庫」附近閒逛,有位小朋友獨自在樹下玩耍
調皮好動的年紀,蹦蹦跳跳玩得很開心
這張照片上的弟弟不是作勢要打人,而是玩到一半突然發現我在拍他的定格動作
小朋友對我的450D相機十分好奇,童言童語問東問西好可愛,不一會兒功夫就和麗莎玩了起來
眼看著北上的列車快進站,趕緊跟他Say goodbye,這時候弟弟居然攤開雙臂阻擋我離開
沒想到麗莎在旅行途中除了很有「狗緣」和「長輩緣」之外,現在又多了「小孩緣」
唉~太受歡迎還真是挺傷腦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