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這篇文章其實有點混,因為我想不出要寫什麼,請大家不要看到睡著了XD
過完熱鬧的農曆春節,橋頭老街重新改造的工程已悄悄展開
接到住老街的姨丈來電,因房屋有部份為拆遷範圍,要我去他家幫老招牌照相留念
整條橋南路被怪手和切割機具佔據,塵土飛揚得戴著口罩才能靠近
許多年代久遠的建物已被一一拆除,文史協會、古董商、資源回收人員在老屋廢墟中四處挖寶
麗莎手腳太慢,到達的時候拆遷大隊已快要拆到隔壁鄰居家
大多數的住戶已先搬離,姨丈家只有前面騎樓被拆,生活不至受太大影響
這天就是來拍這個「扛棒」
老街重建要花上大半年的時間,等店面重新營業時會換上新的裝潢
姨丈說這面斑駁的招牌是高齡八十幾歲的老父親,年輕時開店特別請人繪製的
現代的電腦找不到這種手寫復古字型,等我拍完照要給招牌店重新描繪用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姨丈家位於旁邊的這間老祖厝
不太清楚老屋有沒有要拆,但裡頭的舊物品有些已經送給文史協會的人
我覺得好可惜怎麼沒有自己留著,將來說不定還可當傳家寶
姨丈家的古厝少說也有百年歷史,從他阿公時代就在這兒成家立業
目前老屋當倉庫使用,堆放好多好多雜物
屋頂缺口結成厚厚的蜘蛛網
老樹依舊矗立在荒廢的後院中
不知存活多久的仙人掌
總之就是破舊不堪
沒有屋簷遮掩的樑柱和屋外螢光電線形成對比
我在拍照的同時,姨丈拿著小鐵槌把部份的紅磚敲下來存放
雖然整間房屋木造部份早已腐朽,但這些磚塊依舊完整無缺,質地厚實堅硬
用雙手使出蠻力才能拿起,以前的建材真的很讚,難怪可以保存這麼久
麗莎第一次看到這種用竹藤編織的土牆,後面的紅磚是隔壁鄰居的圍牆
這個即將送人的古灶
從老屋中翻出來製作「紅龜桂」的古早模型
旁邊還有魚鱗花紋
還有這個生鏽的秤
有了這道光,綠色植物才能在陰暗的屋內生存
紅磚窗外
汎黃的古書籍散落在窗邊
感覺好像在看金庸小說中的武功秘笈
前幾天報載,拆除老街有價值的牌坊需要不少額外經費,包商為了省錢省事乾脆將它損毀
不知這個新聞真實性如何,只希望能保存的盡量留下來,不然老街就不再是老街了
我想不管這裡將來變成怎樣,這個屋外的燈籠最能代表所有住戶的共同心聲吧!!
相關文章:橋頭在地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