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810

 

放慢腳步、深入感受,聽在地人說故事。

愛山水、也愛花草,更喜歡走訪充滿鄉土的農漁村
這是去年夏末初秋的旅遊行程,內容主要探訪台江地區的人文風景
吸引我參加活動的主因,便是龍山社區裡古早味的〝探更寮〞

 

IMG_6891

小村落無大景,可人情味這東西從來都不缺
平凡單純、親切踏實
連靜置角落的舊船都讓我陷入沉思,想像著〝它〞除役前的豐功偉業(呵呵)

 

IMG_6669

這裡是台南七股的龍山村(里),位在前往潟湖、七股鹽山、黑面琵鷺必經之地
多數居民以養蚵維生,當你走進社區,映入眼簾的幾乎全是牡蠣

 

IMG_6681

為了讓家園更美好,住在這裡的「討海人」捲起衣袖動手搞創意
將廢棄牡蠣殼作為素材,拼貼妝點閒置空屋

 

IMG_6672

屋簷下、矮牆前,串起雪白風鈴和門簾,蚵殼隨風擺盪,發出陣陣清脆旋律

 

IMG_6868

就地取材DIY

 

IMG_6871

活動中心裡有處展示區,將阿嬤們的巧手工藝一一陳列

 

IMG_6791

不僅如此,居民更把自家圍牆當畫布

 

IMG_6692

彩繪內容全是最真實的漁家生活風貌
被村民稱之為龍山三寶的「虱目魚、吳郭魚、蚵」

 

IMG_6698

IMG_6699

挖蚵殼、尋蚵苗

 

IMG_6701

廟前魚市喊價、烏魚子處理過程等原汁原味地呈現

 

IMG_6721

透過綠地美化,復育海岸植物,也多了更多休閒空間

 

IMG_6705

聽說以前的龍山村環境髒亂,如今換然一新,漸漸地變成居民心中的富麗漁村

 

IMG_6731

本地的建築群約莫450年歷史,跟著在地人腳步,穿梭在紅磚矮房巷弄間

 

IMG_6726

IMG_6781

蚵仔是台江沿海村落的經濟命脈,隨處可見蚵殼成堆的牡蠣山
東北季風吹起季節,養蚵人家便開始忙碌

 

IMG_6730

綑綁蚵殼串也成了龍山最普遍的家庭代工

 

IMG_6729

一串10個蚵殼,據了解工資大約1塊錢左右

 

IMG_6759

婆婆媽媽們會先仔細挑選形狀較凹凸的大牡蠣殼(或稱母殼)
將蚵殼打孔,利用打孔機在蚵殼中鑽洞,接著用用尼龍繩將10個蚵殼串成一串

 

IMG_6734

集10串再綁成一捆,然後吊掛在海中蚵棚養殖,叫做「寄蚵苗」
海裡的浮游生物會附著到在蚵殼的蚵苗上,長出另一片殼,一年半載後就能採收

 

IMG_6744

IMG_6748

途中一老宅第,屋頂上的雕像早已風化不清

 

IMG_6763

在鄉間,不論歷史年份,門前有石雕擺設的人家〝非富即貴〞

 

IMG_6736

其庭院裡的石鼓相當氣派典雅

 

IMG_6738

原來是政治人物黃正雄先生的老家

 

IMG_6778

村內的養殖魚塭

 

IMG_6776

2棵近百年老樹,是附近居民納涼話家常所在
當年顯神威保衛家鄉的事蹟至今仍被流傳

 

IMG_7020

充滿海味的龍山社區,除了保存完整漁業文化特色
2010年也與崑山科技大學共同推展「桶更寮‧環村藝術廊道」計畫

 
「桶更寮」對一般都市人來說可能較陌生,我記得小時候彌陀外婆家附近常可見到
那是早年漁民用來看守魚塭的夜宿臥室,以簡易半筒型茅草或竹屋搭建
因水溫高低會影響魚生長,半夜守在桶更寮的漁民得依狀況判斷
適時打開水門或水車打氣,以減少虱目魚死亡,因此桶更寮也被稱為「探更寮」

lookup-2.gif

 

IMG_6665

停泊在大排上的〝竹編膠筏〞

 

IMG_7024

藝術廊道的桶更寮作品

 

IMG_6795

半切面形狀呈現,小朋友們感到很新鮮

 

IMG_6810

名為「學學」的高大復古桶更寮造型涼亭

 

IMG_7027

外觀樸素可愛

 

IMG_6823

內部有數張長椅,可供遊客休憩與學習之用

 

IMG_6664

活動中心前的〝竹〞桶更寮,設置了溜滑梯,是小朋友專屬的遊戲天地

 

IMG_6840

在魚獲豐收季節來到龍山,當然要品嚐美味且道地的海鮮料理
幾位社區媽媽準備了拿手風味餐款待我們,讓一旁觀看的同伴好興奮

 

IMG_6866

滿滿一桌菜餚,大夥吃得津津有味

 

IMG_6857

其中這道內行人才知道的七股名產〝虱目魚嶺〞特別要介紹一下
取自虱目魚背鰭肉寬1~1.5公分、深1.5~2公分的部位,因為細刺,肉質綿密口感佳
社區媽媽說用低溫油炸方式比用煎烤味道更讚
香酥、鮮甜,連骨頭都能下肚,哇~~真的超好吃!!!!

1gs0126ol3.png

 

arrow
arrow

    麗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