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所示,這是一篇無緣的賞蝶遊記
故首圖只好用路邊拍攝的彩繪壁畫替代一下嚕
距離上次造訪不到一個月,麗莎又跑去茂林玩了一趟
當地的越冬型「紫斑蝶」為台灣特有國寶級生態現象,也是全世界少見的自然景觀
為了親眼目睹傳說中驚人的壯觀畫面,在秒殺速度中搶到高市觀光局力推的賞蝶一日遊名額
由於紫斑蝶屬不耐低溫的蝶種,天候不佳時這群嬌客們不輕易現身
微風晴天、陽光普照、氣溫22度至27度左右的上午,才有機會看到紫蝶飛舞
這回老天爺很不賞臉,一連幾日溫暖氣候,出發當天卻偏偏下起雨來
清晨起床聽到落雨聲即覺不妙,果不其然一路都是這樣滴滴答答
沿途山嵐雲霧飄渺別有一番風情
因飄著細雨,來茂林的遊客寥寥無幾,空氣也格外自然清新
路上的石板雕刻
多半是魯凱族人和百步蛇圖案
停車場前的賞蝶步道
原本還想撐傘,假裝在雨中漫步尋蝶蹤,結果連個黑影也沒瞧見>///<
茂林農會辦事處的1樓大廳設有世界兩大越冬蝶谷影像展
內容相當豐富,只是大家對活生生的實體較感興趣,好像就我一人駐足觀看而已
茂林生態公園的解說看板
黑色網室裡空無一蝶,不知都躲到哪兒去了
天雨造成路面濕滑,怕危險,大夥只爬一小段「姿沙里沙里步道」即折返
領隊教我們的紫斑蝶辨識口訣:「小紫點一邊、圓翅兩邊點、斯氏有三點、端紫亂亂點」
終究沒機會派上用場
雖與紫斑蝶無緣,其他行程依舊要走,中型巴士載著大家繼續往不遠的萬山社區
當地人稱「歐布諾伙」(Oponoho)的萬山村,是知名歌手梁文音的老家
由於村人的祖先曾經和布農族、南鄒族通婚,因此語言不僅異於霧台的魯凱族
跟同區的茂林、多納兩村落也有所不同
參加黑米祭行程時阿桃大姐曾帶我們來過萬山,展覽室裡有石板屋模型和岩雕圖片
部落受地形限制範圍不大,建築依山而建呈階梯狀
山腰的長老教會是村民信仰所在,鮮明的黃色外觀,小巧溫馨
只是這社區坡度陡、行走頗為吃力,同行的老爺爺大喊吃不消
麗莎不好意思抱怨,只能在心裡小聲地說:我也是>///<
萬山舊部落以岩雕群聞名,為全台最早被發現的史前岩繪
帶著神秘浪漫的傳說故事,也是台灣第7處國定遺址
可惜遺跡遠在深山原始森林裡,地處懸崖峭壁得翻山越嶺,一般遊客無熟人帶路難以到達
社區唯一平坦空曠的集合場
大家對魯凱族的石板屋應該不陌生,一般都只能站在屋外欣賞
萬山部落的小操場旁有間實體建築可供民眾參觀認識
這是「會呼吸的下潛式石板屋」
為求便利性和隱密性,房子構造約有三分之一在地面之下
入屋必需彎腰低頭,一來表示尊敬屋主,二來若有敵人入侵時,就能立刻砍下對方首級
裡頭雖不寬敞,還不至有壓迫感
加上地面下有恆溫效果,據說住起來冬暖夏涼
側邊有通風口,屋頂採光窗很小一個,要是沒開電燈的話,其實挺暗的
一旁破損老舊的高腳屋
路邊小花
接近中午終於不再飄雨,上下爬坡讓每個人氣喘連連,這可比跑步還累啊
此刻早已饑腸轆轆,對於午餐地點〝烏巴克〞充滿期待
相關閱讀:茂林‧烏巴克創藝工作坊 茂林行春◎紫斑蝶翩翩飛舞
多納‧茂林深山的魯凱族部落 多納黑米祭★Tapakadrawane